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褚老师以“中华文明”为主题,设计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褚老师以“中华文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设计方案——体会文明起源)

(1)下面是以“风云人物”和“大国工匠”为主题的两条游学路线,请你选择其中一条并简述理由。

路线一:秦始皇陵墓,汉武帝的茂陵景区,安阳曹操墓景区

路线二:四川都江堰,南阳医圣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任务二 (情景再现——感受开疆拓土)

(2)你能从下面的情景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益强盛。第四代皇帝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后汉书》书中记载“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玄帝改曰都护”,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任务三 (思维导图——增强制度自信)

(3)请在①处填写正确的内容。依据思维导图,结合史学,任意选一个朝代的制度,阐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任务四 (综合能力——变法图强求存)

(4)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商鞅变法的史实,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这句话,是在阐述“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是一个文化绵延千年的古老国家,但同时,我们又在不断追寻文明的进步,不断寻求变革的机遇,努力让古老焕发精彩。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

——摘自习近平改革开放40周年上的讲话

 

(1)如选择路线一: 秦始皇陵墓:这里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其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制兵马俑和兵器,形象的展示了2000多年前的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汉武帝陵墓:这里是中国汉朝汉武帝的陵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官营,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气概。 安阳曹操墓景区:这里有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曹操的陵墓,在这里能了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军阀割据的历史,曹操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完成了中国北方统一的历史。(路线一路线二任选一个答题,三个景点) (2) ①文景之治使得西汉国力逐渐强盛;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③张骞两次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④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多年(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符合材料也可) (3)推恩令 西周时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巩固了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采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同婚,促进了民族交融。(以上西周,秦,汉,北魏任意答对一点)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中国是一个文化绵延千年的古老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图强运动,商鞅变法就是其中一次著名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趋势。 公元前356年,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变法图强”的目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政治上确立了县制,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一次重大的创新改革,所以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思路清晰,言之有理) 【解析】 (1)开放题,从“路线一:秦始皇陵墓,汉武帝的茂陵景区,安阳曹操墓景区”、“路线二:四川都江堰,南阳医圣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任选一条,简述理由,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秦始皇陵墓:这里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其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制兵马俑和兵器,形象的展示了2000多年前的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汉武帝陵墓:这里是中国汉朝汉武帝的陵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官营,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气概。 安阳曹操墓景区:这里有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曹操的陵墓,在这里能了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军阀割据的历史,曹操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完成了中国北方统一的历史。 (2)只要是能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即可,如:根据“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益强盛。”可知,文景之治使得西汉国力逐渐强盛;根据“第四代皇帝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根据“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可知,张骞两次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根据“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玄帝改曰都护”可知,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根据“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结合所学可知,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多年。 (3)根据思维导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国的势力。第二小问从“分封制、郡县制、推恩令、采用汉制:孝文帝改革”中任选一个,阐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即可,如西周时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巩固了统治。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采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同婚,促进了民族交融。 (4)开放题,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商鞅变法的史实,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题,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中国是一个文化绵延千年的古老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图强运动,商鞅变法就是其中一次著名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趋势。 公元前356年,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变法图强”的目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政治上确立了县制,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一次重大的创新改革,所以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决定国运,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它的经济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的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的两条重要通道。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示意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思想战线上,反映出群星灿烂的各种不同流派的学说,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根据材料二,孟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实现?

 

查看答案

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面各题:

(1)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文字的演变历程?秦国时,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哪种?

(2)《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成‘蔡侯纸’。”

材料中所提到的蔡侯纸的发明者是谁?在纸发明之前,还有哪些书写材料?纸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起到过哪些作用?

(3)史料记载:唐太宗酷爱书法,他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相传,他在临终前,要求太子将《兰亭集序》真本随同下葬,以便他在地下也能随时欣赏。

材料中的《兰亭集序》被称为什么?它的作者被后人誉为什么?当时的人如何称赞他的书法?

 

查看答案

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北方南迁流民的开发

C.南渡士族的努力 D.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