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
|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见图(蔡伦)
材料四:他是南朝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的求出,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图3是什么文字?根据材料一指出,它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中人物蔡伦有何突出贡献?
(4)材料四中的这位数学家是谁?
(5)请根据材料五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选自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都忘饥。……丝绵布帛之绕,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3)请写出材料三中①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材料三中的南朝《宋书》的描述直接说明江南地区的什么景象?想一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出现这种景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改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经济上,秦汉统治者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摘自《“大一统”之梦》
(1)材料一中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谁首创的?根据材料一,说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面对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皇权的问题,汉武帝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4)在经济方面,“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5)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又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改革的积极作用。
(3)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 《洛神赋图》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缀术》 D.《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