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既有佳话,又有惨剧。阅读材料,探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材料一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2)结合材料二,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谈话表明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持什么态度?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5)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6)材料五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果如何?国共两党“三年的军事较量”中,解放军突破长江的是哪次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的标志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你有何感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陈独秀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文艺作品成就突出。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阿Q正传》 B.茅盾—《太阳照在桑干河山》
C.老舍一《骆驼祥子》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工业
B.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C.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D.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