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魏主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园兹大举,光宅中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的江南分别是那一时期的江南?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一、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这里的魏主是谁?为了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结合所学知识,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阅读材料四,都城从平城迁至河洛王里,新的都城指哪里?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它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材料四: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秦末的那一场战役?这次战役的领导者是谁?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后天下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四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请说出和这次战役有关的两个成语。
(5)以上四则材料所涉及的战役有什么共同特点能成为我古代战役的典范?
(6)根据上述战役的情形,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对此,你有何启示?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大一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一次不朝见,就降他的爵位,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讨伐。
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都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起着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西周的诸侯有哪些义务?
(3)材料三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是谁?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在官员选拔任免上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请指出西周地方分权体制的弊端?
(5)相比较而言材料三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优点?
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去实地考察、欣赏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成就。他应该去
①山西大同
②河南洛阳
③甘肃临洮
④陕西临潼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六朝”中不包括
A.西汉 B.孙吴 C.东晋 D.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