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材料一 中外交往中的名人
(1)材料一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请仿照)示例,从除图4以外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并完成对其的介绍。
(示例)
图4纪念的是张骞。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唐朝的中外交流
序号 | 史实 |
① | 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阿拉伯帝国33、越南24、新罗26、波斯26、日本15、天竺25、东罗马7、粟特的安国17、粟特的石国21、粟特的曹国8、高丽7、斯里兰卡5 |
② | 唐朝教育制度完备,长安更是全国的教育中心。当时日本、新罗、百济、高丽、尼婆罗、天竺、林邑等国,派遣大批学生入唐留学,唐政府在学习和衣食住行方面给予优惠 |
③ | 大化新政府成立以后,任命曾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理、僧旻为国博士,参与新政府的施政。从645至718年,日本基本上完成了政治改革,通过吸取唐朝的律令制度,建立了古代天皇制国家 |
④ | 唐太宗以求新纳异的态度,广泛嗄收各民族和外国艺术的精华,增订完成了十部乐,分为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些乐舞融合了域外音乐和乐器,在长安有着压倒传统乐舞的优势 |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时中外交流的特点。任选其中一个特点,运用上述表格中的相关史实(至少选择一项史实),说明该特点。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突出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一是“政策沟通”。二是“(A)”。中国人讲,“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国家都认同这点。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一带”方向“西出阳关有故路”方向“直挂云帆济沧海”。三是“贸易畅通”。四是“货币流通”。五是“(B)”。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夯实国家关系的民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各国人民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弘扬丝路精神,共建丝路伟业》
(4)“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契合各国追求开放、联动发展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四,为A、B处分别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材料一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人物 | 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 | 文字等精神文明 |
炎帝 | 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 | 天文、历法、琴瑟 |
黄帝及其部下 | 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 | 文字、算盘、音律 |
(1)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依据材料一,写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2)从上述成就中任选两个,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该成就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各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与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书写材朴。古代块及人用的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但它容易发脆断裂,用它书的作品很难保存。希腊人半皮作书写材补,但羊皮太贵,产量有限,不能广泛地使用。巴比恰人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但泥板重,不宜记录大量知识。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人称“蔡侯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
(3)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请说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应秉持的正确态度。
下列标识所代表的国际组织中,以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是
A.
B.
C.
D.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是
A. 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 纳米比亚独立
C.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 利比亚独立
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
③视频:《美苏“冷战”》
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
A. 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B. 两极格局的对峙
C. 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
D.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为梳理二战的主要进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时间轴示意图,其中①应填入
A. 《开罗宣言》
B. 《波茨坦公告》
C. 《凡尔赛条约》
D. 《联合国家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