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如图)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信息?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至少答出两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1)赤壁之战;西晋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3)迁都洛阳;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融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实现短暂的统一。 (2)根据材料二“(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的信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出现“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3)根据材料三“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有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交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暴虐,之子而亡。(秦始皇残暴,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灭亡了)。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材料二出现的这种局面,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什么政策?汉朝初年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东汉中期以后怎样的政治现象?这对东汉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

材料一  禹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材料二  秦始皇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侯王。”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材料三中的“陛下”接纳臣子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除此之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420~598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国家。

 

查看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分封制下周天子只对自己的亲族进行分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