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训讲理是也。”这反映出华夏族的形成

A.是建立在盘古开天的基础上 B.是山西陶寺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C.建立了分封制这一先进制度 D.具备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特点

 

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训讲理是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华夏族的形成具备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ABC内容,故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饮食习惯不同    B. 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C. 自然条件不同    D. 劳动技术的差异

 

查看答案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此,我们能进一步研究

A.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C.北京人的居住环境 D.北京人的用火情况

 

查看答案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号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

(3)中国近代以来遭受了数次大规模的殖民入侵,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认为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上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1)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二  到了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蒋介石和他的美国主子认为已经有了充分准备,认为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就以大举围攻……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

(2)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起点”在哪?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3)材料三中“伟大的事变”是哪一军事行动?

材料四  几十万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陈毅《淮海前线见闻》(1948年)

(4)材料四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举措有关?

材料五  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一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朋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使“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的战略决战是什么?

(6)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说说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