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两块绕不过的伤疤。这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两块绕不过的伤疤。这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A.侵略军都攻陷了北京城 B.侵略军来自多个国家

C.战争都爆发于中国境内 D.中国都失去大片领土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给日占,D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没有攻陷北京,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朝鲜,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毒品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早在180年前中国就用行动表明了禁毒的决心,当时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世王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是有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资、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如何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今天的丝绸之路建设也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杨洁篪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分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图2中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主要是我国今天的哪些地区?它的设置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不管变法者结局如何,总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居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下面对商鞅变法的两种不同评价,也都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欢喜、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丰衣足食。”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或者所学知识指出秦国百姓因为变法的哪一条措施而高兴?宗室贵戚又因为哪一条措施而怨恨?

(2)你对商鞅变法有何基本评价?

(3)依据材料二,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题30图最能体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兰亭集序》 B.甲骨文 C.钟繇楷书《宣示表》 D.魏碑《张猛龙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