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  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新全球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并说明理由)

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因为       

材料三  造纸专家们认为:“打浆是造纸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鉴定是否是纸的一个重要特征。”蔡侯纸恰好抓住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关键难题,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纸产品的第一个品牌——蔡侯纸。用树皮、废麻和麻纤维制品等为原料造纸,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利用了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3)材料三中的“蔡侯”生活在哪一时期?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概括“蔡侯纸”的优点。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侵扰。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作答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例如: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因为它…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3)东汉。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4)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纸张质量,废物利用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1)(1)根据修建长城可知,这位皇帝是秦始皇。第二问:概括材料“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可知修建长城是为了防范匈奴。第三问:概括材料“击退了游牧部落……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耗去了大量生命”等可知,修建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例如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路,因为它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蔡侯”指的是蔡伦,他生活在东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4)概括材料“用树皮、废麻和麻纤维制品等为原料造纸,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利用了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可知蔡侯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纸张质量,废物利用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式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诸侯王拥有哪些权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法家,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治为手段的思想学派,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所采用。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所代表的学派思想何时正式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成功实践的事件。

(3)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

人物

代表作

特点或重点要位

东汉

《伤寒杂病论》

医圣

西汉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东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查看答案

“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这些谚语可能出自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缀术》 D.《九章算术》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兵马俑 B.龙门石窟 C.兰亭书法 D.顾恺之画作

 

查看答案

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①陈胜  ②刘邦  ③汉武帝  ④诸葛亮  ⑤曹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⑤ D.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