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屈辱中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一巴掌”是谁打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一场?此场战争中侵略者在哪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哪次战争?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材料二中“拳匪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救国方案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1)观察下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邓世昌牺牲的地方:黄海海域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威海卫
(2)观察下图指出,日军进攻路线的特点是什么?
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的土地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清王朝衰退加剧的形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一个是由康有为领导的1898年维新运动……另一个是由接受西方教育的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他主张彻底推翻清王朝。起初,进步改革派居于主导地位,但当清廷的努力被证明是敷衍了事和排斥汉人时,革命派在年轻知识分子、秘密会社,以及海外华人社团中获得了与日俱增的支持。革命的力量稳步扩张,最终扫除了古老的帝制,而代之以一个共和政府——中国悠久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将答题卷对应题号的“正确”选项涂黑;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将答题卷对应题号的“错误”选项涂黑;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将答题卷对应题号的“未涉及”选项涂黑。
(1)甲午战争后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2)实现民族救亡的两种途径是改革和革命。
(3)改革派和革命派在实现民族救亡的过程中,革命派要比改革派先占主导地位。
(4)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5)革命派的成果是创立了共和政府,实现了中国历史深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