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该学校创办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

(追昔抚今来反思)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1)黄埔军校;作用: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等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材料创立的学校指黄埔军校。该学校创办的主要作用是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根据材料“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3)根据材料“1927年,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等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历程的一座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二   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纲领后来由孙中山阐发为何种思想?该思想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孙中山先生为自由平等奋斗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归纳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意义。

(4)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烈时,中学生应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查看答案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查看答案

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