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就是在无数的分分合合中摸索前行。请回答:
(1)时势造英雄,在动荡的时期,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证明哪一等级制度走向衰落?
(2)“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这句诗的主角是谁?在汉武帝大一统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是何人?
(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哪位政治家诗人?公元229年,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七年级(8)班以“文明的旅程”为主题对中国历史进行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吧。请回答:
(1)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距今考古已发现,我国有文字可考始于哪个时期?当时记载文字的材料主要是什么?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谁? 他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哪两大系统构成?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量吏禄, 度宦用,以赋于民。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通过这些政策而出现的清明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3)结合材料分析,以农为本的思想对今天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被后代儒家视作理想一国的“上三代”,即先后建立政权并相互继承的夏、商、西周三个王朝,他们的前身夏族、商族和周族几乎都是同时形成并发展的。肥沃、温和、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理想舞台,谁能战胜对手与灾害,谁就可能成为“天下共主”。其实,当时的天下并不是很大,而作为“共主”,也只是驾驭了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他们心中的“中方”。他们创造了一个足以让人民臣服的理由:受命于天,并宣称他们的领袖是具有半神色彩的“天之子”。
——摘自《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二: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商、周三个王朝活动的地域主要在哪里?他们是怎样成为“天下共主”的?并分析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图示反映了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从材料三可看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总结统治者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