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
A.半波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并且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是( )
A.半坡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后,李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李明同学定位“工业起步”的理由是什么?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4)“出现失误”指的是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材料三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4年,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农村顺口溜
(4)材料四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哪里?
读图说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天津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是在哪一年?那一年,全国共开放了多少个对外沿海开放城市?
(2)我国共设几个经济特区?其中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
(3)填写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