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高祖(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高祖(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1)材料体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顺应当时的哪一潮流?之后,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顺应这一潮流?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洛阳”在北魏以前,曾是哪些汉族朝代的都城?(举两个朝代)对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及之后的措施,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怎么看,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1)问题是大臣不愿南迁,思恋故土。 (2)民族大融合潮流。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措施。 (3)曹魏、西晋;千古罪人:汉化后鲜卑族丧失了民族特色,几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盖世英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民族大家庭里得到永生。(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遇到的问题是大臣不愿南迁,思恋故土。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顺应当时民族大融合潮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措施顺应这一潮流。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洛阳”在北魏以前,曾是曹魏、西晋等汉族朝代的都城;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千古罪人:汉化后鲜卑族丧失了民族特色,几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盖世英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民族大家庭里得到永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祖冲之的是(  )

A.发明“麻沸散”,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用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C.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D.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

 

查看答案

下列成就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钟繇﹣﹣《兰亭集序》 B.司马迁﹣﹣《史记》

C.贾思勰﹣﹣《大明历》 D.张仲景﹣﹣《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比较,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是政治清明的时期

B.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当时皇帝的治国措施密不可分

C.都平定了诸侯国的叛乱

D.都使社会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查看答案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汉—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汉—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9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