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让我们一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思想文化篇)
(1)图一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图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经济发展篇)
(2)图一中铁制农具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最终统一的货币名称是什么?除了图三汉武帝统一铸造的五铢钱,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制度变革篇)
材料一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
——贾谊《过秦论》
(3)材料一中“始皇”“废先王之道”后在地方上创立了什么制度?导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二中“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对外交流篇)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上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杰里·齐榕勒《新全球史》
(6)结合材料,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 原始工具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先民的食物
(2)请分别写出最早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能说明什么?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3)请列举两例远古居民的住所。
材料四 2019年8月7日,炎帝祭祀大典在宝鸡炎帝陵隆重举行。宝鸡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恭读祭文,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
(4)材料四中“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炎帝的两例主要贡献。
材料五 传说中尧、舜、禹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5)材料五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反映出
A. 佛教文化的影响
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北方人口的南迁
D. 南朝建筑技术高超
少数民族的胡床、椅子、方凳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欢的家具;部分游牧民族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仿效汉族的文字。上述现象体现了
A. 文化昌盛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迁都是史上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动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这次迁都的地点是
A.建康
B.长安
C.洛阳
D.咸阳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