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小明同学参观岷江下游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时看到,都江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流入宝瓶口。这座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C.疏导洪水,灌溉了成都平原 D.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
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大量出土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据此可以判断:
①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②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
③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
④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某校学生进行“南京历史文化探寻”的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出行前学生整理了《近代南京大事记》(部分)
序号 | 时间 | 事件 |
① | 1842年 | 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
② | 1853年 | 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称天京,作为都城 |
③ | 1912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
④ | 1927年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⑤ | 1937年 | 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
⑥ | 1945年 | 二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A.以上大事记中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是 。(写序号)
B.见证了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是 。(写序号)
材料二 同学们来到了南京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寺名有四海平静之意。但在中国近代史上,静海寺却记录着国土遭侵、民族受难的悲伤。1842年8月初,英国舰队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商议和约。8月29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在停泊于静海寺附近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
(2)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的这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 同学们参观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同学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引发了思考。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价值。
材料五 同学们在南京总统府看到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照片,还看到这本办公桌上的台历,上面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949年4月这一天。
(5)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当时羸弱的中国被迫接受其他大国在凡尔赛和平会议提出的条件。这促使北京大学学生发起街头示威和抗议,连带发起了民族主义运动,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而复兴中国。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
——《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旨演讲》(2019年5月3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说出其地位。
材料二
(2)材料二是中共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内容,请你任选其一,依据相应材料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27南昌起义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指出和以往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
③八路军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战果:参战9625次,毙伤日军129445名,毙伤伪军38905名。伤11万余人,亡3.6万余人。
(4)请将材料四中的史实与下表中的观点相对应。(填序号)
材料五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5)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历史背景。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史料类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字母代号)
A.虎门炮台B.汉阳造步枪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E.《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实物史料: ;②文献史料: ;③口述史料: 。
(史料解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林则徐家书》
(2)依据材料一,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说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3)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论从史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