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官兵...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后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国内各界各旗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对日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

材料三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其中,在抗战初期,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枣宜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继续抗击日军。

材料四  1944年到191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的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的爆发促成了材料一中“局部抗战”局面的开始。这一局面的开始与“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相距多少年?

(2)根据材料三,指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探究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九一八事变。14年。 (2)打破了日木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大意相同即可) (3)原因: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的支持;等等。(答出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一共是14年。 (2)依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其中,在抗战初期,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可知,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打破了日木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的支持等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和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蔡元培说,在国际社会看来“中国外交主权在于国民全体,非复政府中少数人所能愚弄;中国民族既有自击之心,足为外交后盾,未可再加轻侮”,自此以后,“各国对于中国,一变其强权压迫之态度而为亲善诱惑之态度,实可谓外交上之一是转机”。

材料三  从1912—1917年的五年间,大约有550万在校或者毕业的学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约有1000万受过某种新式教育的人。这些人不再是传统社会的“沉默的顺民”,而是有着新思想的新公民,他们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中坚和新式观众。

五四运动发生后,《中报》持续报道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民国日报》则自1919年5月6日起开辟三个专栏连续报道五四运动的进展。此外,《每周评论》《益世报》《大公报》以及上海的《新闻报》等也都投入了大量版面和人力及时报道这场学生运动。

正是电报的使用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通畅,巴黎和会上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国内。五四运动时期,“公电”(公开通电)成为各界人士表达观点的最好媒介,民间各界通过电报发出声音,表示抗议。据说巴黎和会期间,有5000封电报发给出席关于山东问题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1844年又签订了三个条约作为对第一个条约的补充:……由于“最惠国”条款——对每一国都可享受以后给予他国的任何特权的承诺——这些条约相互加强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条约体系,由于中国主要是出让主权,因此这一体系被恰当地称之为“不平等的”。当然,这一体系不是一天内创造出来的,实际上花了18年持续进行的贸易,外交直至战争才最后建立起来。

材料二  该条约要求处决十名高级官员并惩罚其他一百名官员;正式道歉;中止在四十五个城市中的科举考试,其中半数在山西省,以打击士绅阶层;扩大使馆区,外国派军队修筑工事并永久设防;拆除炮台,由外国军队占据铁路沿线要地,以确保从海边到北京通道的畅通;将进口税率提高到5%;巨额赔款。

(1)材料一中,“第一个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为了建立起这一条约体系,西方国家发动了哪些战争?在这一条约体系中,中国出让了哪些主权?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根据材料指出.该条约主要打击了哪一阶层?

(3)给上述材料和问题确定一个主题。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邮票发行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列举一位参加了这两次会议的中共领导人。

(2)两张邮票中的会议相距多少年?从图一至图二,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1895年,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由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可见,张之洞主张

A.培养翻译人才 B.兴办军工企业 C.创办民用企业 D.发展学校教育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30年时靠人力和落后的交通工具运送邮件的邮差邮路、帆船邮路共占全国总邮路的85%,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邮路只占15%。可见,中国近代邮政发展

A.不均衡 B.范围小 C.邮件少 D.邮递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