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四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他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材料一,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材料中的“上”是谁?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和思想三个方面来说明汉武帝在位时是怎样进行改革,使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的。

 

(1)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汉高祖(刘邦)。 (2)重视:农业;局面:文景之治。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或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使匈奴很长时期内不能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可知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境况是经济萧条,一片荒凉。这种境况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造成的。依据所学,材料中的“上”指的是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2)依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农业;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王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其中,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将王国的土地进一步分封给子弟为侯国,使王国实力大大减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使匈奴被迫远远迁徙,很长时期内不能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汉化措施消除了民族隔阂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坚决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战争 B.光武中兴 C.班超经营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查看答案

如图为淝水之战示意图。交战的双方是

A.前秦和西晋 B.前秦和东晋 C.曹操和袁绍 D.曹操和孙刘联军

 

查看答案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A. 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西晋

 

查看答案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