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出社会演进的轨迹。下列标语、口号记录了国民革命时期历史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红军是穷人的救星”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土,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工业革命开展以来,人类社会日益朝着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方向发展。九年级(1)班同学以“城市化”为主题展开探索,请你参加。
(城市化浪潮)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说,城市化的历史始于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城乡人口的根本性转变。
(1)根据材料指出出现城市化浪潮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注重农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也是加速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国家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农村吸收自由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俄国是怎样解决劳动力问题以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求的。
(城市化问题)
材料三 各国的城市化模式都离不开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安排等特殊背景。过度的城市化不仅不能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相反会使农业衰败、乡村凋敝,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卫生状况不良、环境污染、秩序混乱、失业率高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
(3)结合材料三谈谈各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逆城市化现象)
材料四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进程出现了城郊化或逆城市化的趋势,在自然景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出现了城乡趋同的现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趋势经过了上百年,甚至200多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过50%左右。
(4)根据材料四指出“逆城市化”的内涵。结合以上材料指出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2)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材料三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现在是第二大工业国,并且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主要政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著作是谁的作品?为什么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图二是一部小说集,它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集里有哪些经典之作?
(3)图三著作是谁的作品?他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4)《物种起源》的出版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请分别找出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将字母填写到对应空白横线处)
图一: 图二:
A.内燃机 B.蒸汽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电器方面有哪些重大的发明?
(4)内燃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它的发明有何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