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图)变为断壁残垣(如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请用史实予以说明。
(抗击外来侵略)
(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并阐述具体人物与事件。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材料三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材料四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五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生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这部文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3)材料三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三军败绩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