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的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虎门条约》
材料一 “5月3日晚,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痛哭失声,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宇……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宇”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祥,举行示威活动。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灬灬…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这次运动开始于哪个城市?引发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芮恩施认为“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一 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囯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三种革命是指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请问是什么?材料中的括号内容代表的是该指导思想中的哪一个方面?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在炮口逼迫下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2)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3)材料二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通过以上史实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C.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共诞生
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民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