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此话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实质上是
A.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斗争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D.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法德矛盾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表格分析法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1913年英、德、美、法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比较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国家 | 英 | 德 | 美 | 法 |
在工业产量上所占位次 | 3 | 2 | 1 | 4 |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 1 | 4 | 5 | 2 |
A. 美国、德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法国
B. 英国仍然是“日不落帝国“
C.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小
以下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城市 | 1800年 | 1850年 | 1880年 | 1900年 |
纽约 | 64 | 696 | 1912 | 3437 |
伦敦 | 956 | 2618 | 4767 | 6581 |
东京 | 800 | ﹣ | 1050 | 1600 |
莫斯科 | 250 | 365 | 612 | 1000 |
上海 | 300 | 250 | 300 | 600 |
孟买 | 200 | 500 | 773 | 776 |
A. 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城市化
B. 亚洲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C. 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均衡发展
D. 城市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被削弱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