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回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回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只好将《英文初阶》《英文进阶》(当时的课本)一齐烧毁。”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分析可知,“英文学不成”的时间是1900年,所以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有可能是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既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1900年,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战士协同清军英勇作战,在廊坊、杨村等此阻击敌人。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查看答案

下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20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查看答案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