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内容摘录:“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2 000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事件——戊戌变法 B.成就——推翻封建制度
C.影响——思想启蒙 D.结局——社会性质未变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拯救这个政府,使其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回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只好将《英文初阶》《英文进阶》(当时的课本)一齐烧毁。”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