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 平等、自由 B. 自由、民主 C. 民主、科学 D. 科学、平等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词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内容摘录:“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2 000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事件——戊戌变法 B.成就——推翻封建制度
C.影响——思想启蒙 D.结局——社会性质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