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位法国经济学家在1892 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位法国经济学家在1892 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没有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那两大军事集团?  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3)一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前被称为“火药桶”的是什么地区? 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5)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什么战役? 战争的结果如何?

 

(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和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一战爆发。 (4)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5)凡尔登战役;德国失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在了前列,取得了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如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一战爆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借机挑起了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一粒“火星”,点燃了一战的战火。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的优厚,我要防止俄国暴动。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材料二  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讲中说: “分裂之家不能长久,我相信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般自由的状况,我不希望联邦解散,也不希望房子崩溃,但我希望他停止分裂”。

材料三 “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日本官员语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指什么事件? 沙皇要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出于这一目的,这次改革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二中林肯说:“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美国南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什么事件后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

(3)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件?   此文件的颁布有什么作用?

(4)材料三是指发生在日本的什么事件?   引发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6)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为这两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什么?

(7)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是什么性质的改革?

(8)上述三国的崛起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法西斯主义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历史上实行过种族灭绝政策的是

A. 日本法西斯

B. 意大利法西斯

C. 德国法西斯

D. 西班牙法西斯

 

查看答案

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一五”计划完成

C.1936年新宪法颁布 D.苏联成立

 

查看答案

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 突出发展重工业 B. 实现农业集体化

C.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制定国家新宪法

 

查看答案

下列论述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成果的是:(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俄国退出了一战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