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1)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等。(答对2条即可) (2)屋大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答对1条即可) (3)“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等。拜占廷帝国 (4)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台湾府。 (5)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答对l条,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是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结合所学知识,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思想方面的原因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命姚崇、宋璟等人为相,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元官、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 限制土地兼并;重视文化教育和发展。这些措施使的开元年间的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明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废除行省制度,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明成祖朱棣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明朝为选拔官吏,在科举制度上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 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 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 年 5 月 15 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具体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的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传播了哪一宗教文化?请举一例印证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4)结合材料四,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美丽的淮安是我们的家乡,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老子雕像坐落于洪泽老子山镇。老子是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到了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西北隅,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

(3)沈坤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直接相关?

(4)盱眙明祖陵是朱元璋为其祖先修建的陵墓。1368年明朝定都于何地?明朝历史上,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是什么事件?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和亲政策 D.文化专制政策

 

查看答案

文化古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故宫馆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幅以青绿山水风格绘面的组本手卷地图,道该画作绘制于16世纪上半叶,早于利玛窦的(坤與万国全图)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具有实际科学意义的最早地图,和此图产生处于同一世纪的是下列哪部典籍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查看答案

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他又是一位工程学家,富有创造性地修缮了长城;他还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抗倭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诗篇。“他”指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鉴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