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3)班同学在学刁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对王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产生了疑问,他们进行了专题性的探究性学习。
任务一(王权的继承)
他们收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于是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所有生产资料都是公共的。为了部落的生存和管理大家,就共同推举一名有才能并且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的首领,传说中尧推举舜,舜推举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
材料二 夏传子,家天下。
(1)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哪两种继承制度?
任务二(王权的强化)
他们收集了下边两幅图片,做了如下解读,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
(2)上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图中周天子的地位如何?图二中皇帝的地位如何?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行使哪些职责?
任务三(中央的权力)
(3)图中诸侯的义务有哪些?
(4)通过对图,图二这两种制度的对比,王权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权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二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有些富豪唯利是图,拉制国家经济命脉,甚至与朝廷对抗。
(2)材料二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三 西汉初年,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族经常南下袭扰。西汉政府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还要每年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3)材料三的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在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哪个国家?变法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一回答,各诸侯国变法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在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遣产。
(3)都江堰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都江堰主要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二回答,它为什么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根据以上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判断分别属于哪一学派的主张。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2)这一时期各学派不同主张相互激烈辩论的局面称之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的连续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时空性,这也是历史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树立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根据图一概括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特点。
(2)请列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代表各一例。
(3)请在图二A、B、C、D方位中标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并写出与这一时期相关的成语典故两例。
临汾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走进临汾博物馆,分四个板块进行展览,分别是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在“远古足迹”板块中看到枣园文化遗存:陶壶、瓶、盆钵、夹砂罐和石研磨盘、研磨棒等,同学们纷纷发言。下列关于枣园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枣园文化应该与北京人属于同一时期
B.枣园文化应该与山顶洞人属于同一时期
C.枣园文化应该属于原始农耕生活
D.枣园文化应该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
2.同学们在“晋霸春秋”板块中对“晋国”产生了兴趣,纷纷说了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晋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B.春秋时期晋文公是霸主之一
C.晋国最终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D.晋国的统治中心在今天太原
3.在我市的某次展览中,馆方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形成四大板块进行展出,同学们在某个板块中看到“平阳木板画”“戏曲乐舞俑”“赵城金藏”等展品,你判断它们应该属于哪一板块
A.远古足迹 B.最早中国 C.晋霸春秋 D.千秋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