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于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抗战!乃前方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义举)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摘编自《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我军在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也)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摘编自《左权家书》(1937年12月3日)

材料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湖南民众众志成城,自发组织了16万多人的战时服务队。湖南民众放水淹良田,挖断所有的铁路、公路,“不准鬼子走湖南的路,不准鬼子住湖南的屋,不准鬼子食湖南的米”,坚决实行坚壁清野,当鬼子迷路时宁可牺牲,也不为鬼子带路。

——摘自《湖南抗日战争日志》

(1)根据材料一,写出“张、杨”的“义举”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张、杨”发动该“义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军”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1)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军队与人民同甘共苦、共生死、深得民心。 (3)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4)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抗战!乃前方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义举)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杨”的“义举”所指的是西安事变,“张、杨”发动该“义举”的目的是逼迫蒋介石抗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2)依据材料信息“我军在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也)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军”是八路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军队与人民同甘共苦、共生死、深得民心。 (3)依据材料信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湖南民众众志成城,自发组织了16万多人的战时服务队。湖南民众放水淹良田,挖断所有的铁路、公路,‘不准鬼子走湖南的路,不准鬼子住湖南的屋,不准鬼子食湖南的米’,坚决实行坚壁清野,当鬼子迷路时宁可牺牲,也不为鬼子带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4)开放性题目,可以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者,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  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事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

材料三  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孙中山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公报》认为孙中山迟迟“才来到上海”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三,写出《大公报》对孙中山的评价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5)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用洋人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反动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

(1)请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作者关于洋务运动是一个“反动的运动”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它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它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子夜》 D.《愚公移山》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查看答案

张謇认为,棉纺织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部门,因此要与外国资本主义“商战”。这表明他

A.重视发展重工业 B.主张商业投机 C.践行实业救国梦 D.注重个人私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