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人物展现历史辉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人物展现历史辉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一统,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监察的是哪一官职?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三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韩非。御史大夫。 (3)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从功和过两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或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解析】 (1)从材料一的“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韩非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为实现大一统,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韩非的理论。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行政制度是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中央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秦朝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监察的是御史大夫。 (3)依据材料三的“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偃”是指主父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也促进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从功和过两方面评价历史人物,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还原历史细节。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注释:如果南迁,我们鲜卑人恐怕也不能布满诸州各地,掺杂居住在各郡县,处榛林荆棘之间,水土不服,疾病死伤,四方对手听说,便有了轻慢侮辱之意,这样的话,则名声实力都受损害!)

材料四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注释:因为代都平城周围没有河运运粮食,所以京城的百姓贫困。现在迁都到洛阳,为的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 )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二中包含此次改革的哪两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为“始皇”实现“并天下”有何历史意义?

(3)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个材料?

(4)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地图再现历史场景。

(1)图E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你根据该图,设计这个朝代的疆域四至示意图。

(2)图F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该朝在G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古文字触摸历史文明。文字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         (朝代)开始,是图            (文字)。

(2)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大量奏折,应该是图     

(3)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图B,因为质地粗糙,被      (朝代)的         (人物)改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4)图D是出土于宝鸡的国宝         (青铜器名称),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5)将我国古文字的书写材料按时间排序。(请填写图号)

                                  

 

查看答案

下列成就与人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兰亭集序》——王羲之 B.《伤寒杂病论》——华佗

C.《齐民要术》——贾思勰 D.都江堰——李冰

 

查看答案

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A. 社会动荡    B. 社会稳定    C. 绘画发展    D. 佛教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