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A. 魏源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左宗棠
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长沙某校初三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它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的条件,并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自2009年期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4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征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原因。
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
——据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材料二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及一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
(2)依据材料二,概述国联成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想要建立怎样的国际格局?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多极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
—— 人民网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清朝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是指在地方制度上出现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尾大不掉”的现象,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说清朝“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举一例清朝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5)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注:生存是指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各种探索和变动)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11年10月14日,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纽约时报》之《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政治上的探索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第二次失败”是指什么事件?在这次“失败”后,中国采取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又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认为列强的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所述的这场运动取得的最大成功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湖南的哪一位人物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