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得到了与会代表的...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由此形成的会议精神是

A. 日内瓦精神 B. 万隆精神 C. APEC精神 D. 古田会议精神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即“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开国大典盛况 B. 全国人大召开 C. 政协会议召开 D. 西藏和平解放

 

查看答案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你认为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 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B.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C.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国民党爱国人士柳亚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这里指马克思主义)。”诗中“中山卡尔双源合”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北伐战争开始 C. 黄埔军校创办 D. 国民党一大召开

 

查看答案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胡适写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是

A. 维新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