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际组织的建立,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国际组织的建立,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尽管它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世贸组织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和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决定成立国际联盟的是哪一会议?该组织有何不足和值得肯定之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机构、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世贸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是什么?该组织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人类怎样的愿望?

 

(1)会议:巴黎和会 不足之处:大国操纵 肯定之处: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反映人民的呼声) (2)共同目的:维护和平 制度设计:机构:安理会 措施:组建维和部队(国际治安部队) (3 最终目的:贸易自由化 方式:多边贸易;市场开放(处理贸易纠纷) 影响: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4)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国际联盟,根据材料“尽管它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可知,国际联盟的不足之处是被大国操纵。值得肯定之处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反映人民的呼声) (2)根据材料二“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可知,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共同目的是维护和平。根据“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可知,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进行的制度设计的机构是安理会。根据“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可知,措施是组建维和部队(国际治安部队)。 (3)根据“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可知,世贸组织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贸易自由化。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是多边贸易;市场开放(处理贸易纠纷)。根据“世贸组织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和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可知,该组织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国际联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人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遵循一条与西方任何国家都不相同的方针,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在工业发展领域,“阁下”们不仅计划了,还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业……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 。……当这些产业“组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日本政治家们断定产业开发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兴办生产事业的方式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怎样经营这些产业?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表明已经清楚地认识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解决了为什么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的问题,……因而,它对于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大会上?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哪次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0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总任务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有人把戊戌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宇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苏报》《华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  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 ……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能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

 

查看答案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它主要涉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是

A. 空间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生物技术 D. 新材料技术

 

查看答案

观察美国和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据此指出西欧六国经济迅猛增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A. 加强了两极格局 B. 推进了一体化进程 C. 促进了多极化趋势 D. 强化了雅尔塔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