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原点,以其前因后果为纵轴、左邻右舍为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原点,以其前因后果为纵轴、左邻右舍为横轴、构建历史的经纬网,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历史知识。请以“经济大危机”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机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20%,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然而,“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却加剧了贫富差距,使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2018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矛盾?

材料二 到1932年,苏联的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但是苏联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2)材料二中苏联从“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与当时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材料三 德、日、意等国把解决过剩产能的希望转向国外市场,加大国内工业结构向军事化转化:美国从市场万能的神话走向政府部分干预,加大了国民福利支出……这些结构性调整虽部分缓和了大萧条的危害,但难以促使经济真正复苏。                   

——《两次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该危机有哪两类不同的办法?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1)生产力提高和购买力严重削弱的矛盾 (生产过剩、贫富分化)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对外扩张(走上法西斯道路),改革 ; (4)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20%,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然而,“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却加剧了贫富差距,使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可知,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生产力提高和购买力严重削弱的矛盾。 (2)依据材料信息“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但是苏联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上升,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德、日、意等国把解决过剩产能的希望转向国外市场,加大国内工业结构向军事化转化:美国从市场万能的神话走向政府部分干预,加大了国民福利支出”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行改革,即罗斯福新政。 (4)开放性题目,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探索指明方向)

材料一见下图

(1)图1中代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置的是哪一字母?图2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奋斗迎来光明)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2)写出材料二中“新的历史纪元”开启的标志是什么?(具体到年月日)

(强大换来尊严)

材料三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四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写的回忆录里有一段话:“看来中国领导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维持香港繁荣统一两者之间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宁可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也不会在国家主权上让步。”

(3)通过材料三、四,谈谈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

历史学习要解读历史信息,构建历史时空关系,提升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解读下图,完成探究:

材料一(文物·文明)

(1)请依据材料一地图和文物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文明出现的时代

时间与空间

历史事件

文明成果

封建时代

646年开始,日本

A.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世纪,阿拉伯

阿拉伯文化

B.

8世纪前期,欧洲

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

C.

9世纪开始,欧洲

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D.

10世纪起,欧洲

E.自由和自治

12世纪,欧洲

F.享有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材料二:《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原因。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材料三 1861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年4 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3)材料三中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什么新法令?这两个事件的有何共同的影响?

材料四见下图

(4)通过观察分析材料三图片中的有关信息,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呈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B. 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查看答案

1915年夏天,袁州(宜春)街头悄然出现新气象,见面称“同志”或先生,行握手礼,服装款式多样、新潮,有人还谈起了恋爱。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人们逐渐接受

A.自由、平等的观念

B.公正、法治的观念

C.科学、民主的观念

D.诚信、友善的观念

 

查看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据此可知,此时毛泽东已经关注(   )

A.农村农民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内部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