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如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1)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修建驰道;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等。 (2)屋大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3)“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等。拜占廷帝国。 (4)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台湾府。 (5)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解析】 (1)据材料“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英定了基础等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据材料“罗马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所以说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据材料二“大唐盛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如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或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等。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廷帝国。 (4)据材料“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是,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

A. 破坏了自然环境

B. 造成了人口问题

C. 导致了普遍饥荒

D. 引发了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 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500多场战争中70%都有大国的参与。而二战后的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有大国参与的局部战争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国之间的冲突或内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国

A. 忙于治理战争创伤

B. 没有结成军事集团

C. 军事实力普遍削弱

D. 受到联合国的约束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 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