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我国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 部分内容 |
十二本纪 | ①《夏本纪》②《秦始皇本纪》③《周本纪》④《殷本纪》 |
十表 | 《十二诸侯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
八书 | 《礼书》《乐书》《律书》 |
三十世家 | 《齐太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
七十列传 | 《老子韩非列传》《商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蒙恬列传》《卫(青)将军骠骑列传》 |
(1)依据材料一写出《史记》是____________体通史。将材料一中的四部本纪按时序排列。(写序号)
(2)从世家、列传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仿照示例完成,陈涉除外)
示例:陈涉(胜),陈涉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具有首创精神。
材料二 武王把殷朝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把尚父封在营丘,国号为齐。
——摘译自《史记·周本纪》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武王实行了哪项制度分析武王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三 主父偃向皇帝(汉武帝)劝说道:如今有的诸侯拥有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希望陛下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子弟为侯…陛下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不必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实际上却分割了他们的国土。
——摘译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依据材料三,说出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分析这一建议实施后的作用。
材料四 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西汉前期《春秋》《尚书》等文化书籍不断积累并发展。司马迁在主持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得以阅读这类图书。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西汉进入了强盛时代而自文景之世开明政治的流风余韵,到司马迁述史,汉武帝也未予干涉,这也成就了其敢于直言,实录史事,最终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导读十讲》
(5)依据材料四,概括《史记》成书的条件。
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材料一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
(1)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请从材料一中选取能证明上述观点的一张图片,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二 下图东汉画像石上刻有一幅脚踏纺车,在两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织机用脚踏织板,把织工的右手解脱出来,双手配合纺纱和并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
——摘编自国家博物馆《文物中国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两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中国丝绸成为罗马人的生活时尚,其特有的质感和稀缺使得它成为罗马贵族热衷的奢侈品。
(3)依据材料三,写出示意图的名称。说明示意图中的路线与材料四所述史实的关系。
材料五 战国时期,蚕桑生产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蜀地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魏晋时期,原游牧民族生活的河西地区(黄河以西)也开始大量栽培桑树。在河西的魏晋墓葬中,发现了大量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壁画,其中采桑图中还有断发赤脚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
——摘编自吴琼《秦汉蚕桑丝织技术》
(4)依据材料五,说出魏晋时期蚕桑生产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历史人物,下图中①处应为
类别一:秦始皇 汉武帝 光武帝
类别二:张骞 班超 甘英
类别三:锺繇 顾恺之 ①
A.曹操 B.华佗 C.王羲之 D.贾思勰
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处应为
A.①东汉②麻沸散 B.①东汉②圆周率
C.①东晋②《伤寒杂病论》 D.①东晋②《齐民要术》
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右侧笔记。他复习的单元是
政治方面 | 政权并立政局纷乱 |
经济方面 |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
文化方面 | 科技文化显著进步 |
民族关系 | 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 |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其中的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这些农林品种 B.西晋以后北民南迁,带去新的农作物品种
C.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民族学习农业技艺 D.东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