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北伐中,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名将是 ...

在北伐中,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名将是

A.吴佩孚 B.叶挺 C.孙传芳 D.贺龙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伐中,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故B符合题意。吴佩孚、孙传芳均是北伐的对象;贺龙率部参加北伐战争,但与题干不符,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后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C.黄埔军校 D.西点军校

 

查看答案

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里李大钊高举的旗帜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改良主义

 

查看答案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收复了被匈奴人占据的河套南北地区,并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另外还在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有利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秦朝时期“大规模的移民”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西南地区。史书记载,公元前109年西汉降服了滇王,建立益州郡,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同时赐“滇王之印”,滇池地区开始纳入汉王朝的版图。其中在云南晋宁出土的一枚金印,篆书“滇王之印”4字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十处滇文化古墓群和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璀璨夺目,充分显示滇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2)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①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疆域得到扩大

②汉朝在西南地区统一铸造青铜货币

③“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史书上的相关记载

④西南地区的开发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创造条件

材料三

改革

A

B

C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对赵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赵武灵王决定进行服饰改革,改穿胡服,把裳去掉,改成合裆长裤,上衣是力求紧身合体的窄袖短衣

军事力量迅速增强,赵国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

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旧俗,要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

官员在朝廷中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革服饰制度,男女一律改穿汉服,废除了鲜卑祖先的胡服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依据材料三,①处应填____________。比较表格内容,说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材料四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史记》对我国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部分内容

十二本纪

①《夏本纪》②《秦始皇本纪》③《周本纪》④《殷本纪》

十表

《十二诸侯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八书

《礼书》《乐书》《律书》

三十世家

《齐太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商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蒙恬列传》《卫(青)将军骠骑列传》

 

(1)依据材料一写出《史记》是____________体通史。将材料一中的四部本纪按时序排列。(写序号)

(2)从世家、列传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仿照示例完成,陈涉除外)

示例:陈涉(胜),陈涉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具有首创精神。

材料二 武王把殷朝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把尚父封在营丘,国号为齐。

——摘译自《史记·周本纪》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武王实行了哪项制度分析武王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材料三 主父偃向皇帝(汉武帝)劝说道:如今有的诸侯拥有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希望陛下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子弟为侯…陛下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不必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实际上却分割了他们的国土。

——摘译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依据材料三,说出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分析这一建议实施后的作用。

材料四 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西汉前期《春秋》《尚书》等文化书籍不断积累并发展。司马迁在主持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得以阅读这类图书。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西汉进入了强盛时代而自文景之世开明政治的流风余韵,到司马迁述史,汉武帝也未予干涉,这也成就了其敢于直言,实录史事,最终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导读十讲》

(5)依据材料四,概括《史记》成书的条件。

 

查看答案

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材料一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1)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请从材料一中选取能证明上述观点的一张图片,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二 下图东汉画像石上刻有一幅脚踏纺车,在两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织机用脚踏织板,把织工的右手解脱出来,双手配合纺纱和并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

——摘编自国家博物馆《文物中国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两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中国丝绸成为罗马人的生活时尚,其特有的质感和稀缺使得它成为罗马贵族热衷的奢侈品。

(3)依据材料三,写出示意图的名称。说明示意图中的路线与材料四所述史实的关系。

材料五 战国时期,蚕桑生产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蜀地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魏晋时期,原游牧民族生活的河西地区(黄河以西)也开始大量栽培桑树。在河西的魏晋墓葬中,发现了大量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壁画,其中采桑图中还有断发赤脚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

——摘编自吴琼《秦汉蚕桑丝织技术》

(4)依据材料五,说出魏晋时期蚕桑生产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