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尽力)本业(农桑),耕织致粟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尽力)本业(农桑),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指中原的汉族)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该帝王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正确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 (2)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3)改鲜卑语为汉语 (4)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青铜牛尊”“铁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僇力(尽力)本业(农桑),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3)根据材料三“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指中原的汉族)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改鲜卑语为汉语。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东汉时期……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材料三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传统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材料一中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哪一朝代的历史?图二的书法作品作者是谁?图三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主要源于他在哪方面的成就?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技术成就?东汉时期改进了这一技术,使之得以普及的人是谁?

(3)阅读材料三,东汉时,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

 

查看答案

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以纪念祖冲之的贡献。祖冲之的突出成就是

A.提出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C.总结出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

D.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竞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当时洛阳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都城

A.匈奴 B.羌族 C.氐族 D.鲜卑族

 

查看答案

东晋初期,“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指王敦)与从弟导(指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 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C.东晋政权得到士族支持 D.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查看答案

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成更华丽的步障50里。这说明

A.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在生活上极为腐化

C.西晋地主都比较富裕

D.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