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个时间大致位于年代标尺中的 A.A B.B C....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个时间大致位于年代标尺中的

A.A

B.B

C.C

D.D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关于世纪的算法是将年份的后两位数去掉,所剩的数字加1即为多少世纪,再有公元前的年份是由大数到小数的先后顺序,所以公元前509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的晚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誉为“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查看答案

大河流域文明和海洋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

A.印度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地中海——古罗马——帕特农神庙

D.爱琴海——古希腊——楔形文字

 

查看答案

某校初一(1)班同学开展了《中华文明寻踪》的历史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请你参与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

(文物之美)第一小组参观了历史博物馆,看到了下列文物,想用文物解读历史。

材料一 

 

 

 

 

 

 

 

 

 

 

图1商朝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西周时期的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图3商鞅方升,商鞅变法和秦统一时标准量器。

图4南朝青瓷莲花尊,纹饰精美,被称为“青瓷之王”。

图5西汉时期的麻纸,上面还有地图,质地粗糙。

 

 

(1)结合所学,按照所给范例,完成表格内容。

文物

对文物的说明

范例:图3

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至秦朝的标准量器,反映了商鞅变法和秦朝巩固统一的历史。

图1

 

图2

 

图4

 

图5

 

 

 

(思想之智)第二小组搜集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名言。想了解诸子百家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以上主张(请选择其中两家学派主张写在对应横线上,只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       

(文化之博)第三小组搜集了部分文化作品。想了解某些朝代文化的发展。

 

 

 

 

 

 

 

 

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兰亭集序》

 

 

(3)上面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分属四个朝代,请将相关字母填入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沿革示意图中对应的空格内。

 

 

查看答案

某历史爱好者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看图说史)

材料一  敦煌壁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史实?

(论从史出)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史实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丝绸、丝织品、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

中亚葡萄等农作物、印度的佛教

 

 

(2)依据材料二的史实,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       

(重走丝路)

材料三 

 

 

《丝绸之路线路图》

 

 

(3)2017年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时说:“曾经,古丝绸之路上我是起点,你是终点…”请你回答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

(学以致用)

材料四  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

(4)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汉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3)依据材料三,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  孝文帝迁都前对大臣说“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资治通鉴》

(4)为了达到“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目的,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