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某条约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条约名称:(马关条约》 (2)[答案示例一] 观点: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纷纷在华设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结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也唤醒了空前的民族意识。 [答案示例二] 观点:《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论述:《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结论:综上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台湾岛”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材料二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关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答案示例一: 观点: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纷纷在华设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结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也唤醒了空前的民族意识。 答案示例二: 观点:《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论述:《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结论:综上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征战藏区的16个月中,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粮食约1000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红军北上后,3800名伤病员留在康北藏区,甘孜白利寺的格迭活佛就组织僧俗进行救护……长征中,四川参加红军的各族青年达45000多人。阿坝藏族自治州当年参军的少数民族青年就有5000多名……

——摘编自周瑞海《论少数民族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妇女、学生甚至童子军组成了战时服务团开上前线;文艺、戏剧界纷纷组织救亡演剧队或上前线,或赴敌后编演抗日剧目;在沦陷区,工潮、学潮严重困扰着占领军当局;作家以犀利的笔创作抗日文学作品;隐蔽战线的工作队翦除汉奸,截取情报。

——摘编自安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我国革命战争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大兵团作战,需要有雄厚的后勤支援力量。当时华东野战军本身的后勤力量有限,衣食住用及许多战勤工作几乎全靠人民群众来承担。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七百多万人参加了支前行列,保证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这一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这一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何晓环《淮海战役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民拥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出抗日战争中的各阶层或界别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整个抗日战争局面所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战役”的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阐明人民群众与创造历史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主张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治强之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救国途径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由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根据材料,指出学界游行的导火线。

(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并不仅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它是中国接触西方文明这个文化历程中的一个环节。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民主科学 B.武装夺权 C.抗日救亡 D.和平建国

 

查看答案

下表《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表(  )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国文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二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上表体现了当时中国(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发展

C.民族工业的崛起 D.社会习俗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