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的课堂,你能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如图):
(1)如图中的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哪座城市?
(2)依据如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和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如图)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过去)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结果?
材料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如图)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人口大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读图学史: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 , 历史人物 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
(2)根据第一副图这条交通要道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
A: B: F:
(3)这一历史事件是在皇帝 统治时期。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位置的管理该地区的官职是 , 它的设置标志着 。
唐太宗酷爱书法,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锺繇
C. 胡昭
D. 苏轼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使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
④是历史的倒退,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不可能记载的人物是
A.黄帝 B.汉高祖 C.秦始皇 D.汉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