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

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成语分类——感受传统文化)

(1)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请将下面的成语典故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①三顾茅庐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草船借箭 ⑤诸葛亮借东风 ⑥投鞭断流

出处

相关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

 

淝水之战

 

 

任务二  (运用年代尺——形成时空观念)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西汉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计算西汉存在了____年。

(3)公元纪年法规定:每100年是一个“世纪”,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

比如:西晋的建立可以表述为:西晋建立于3世纪60年代。那么北魏统一北方是在_______世纪_______年代。

在年代尺上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任务三  (评价人物——提升史证意识)

(4)“秦皇汉武”是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请你结合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说明他是如何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1)《三国演义》:①④⑤;淝水之战:②③⑥ (2)210年。 (3)5世纪30年代;统一北方的政权: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4)政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培养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在思想上达到大一统。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政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有“三顾茅庐”成语典故来源于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借东风、草船借箭来源于赤壁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西汉王朝诞生。至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共计210年。202(公元前)+9(公元后)—1(没有公元零年减去1)=210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暂时结束分裂割据局面。439年是公元5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两汉和西晋是统一的全国性政权,都统一过黄河流域;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政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培养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在思想上达到大一统;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政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某校历史兴趣班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材料,每人编辑一份手抄报。下面是李珍珍同学编写的手抄报。请你完成她设定的任务。

第一板块:图片展示民族交融

(1)前三幅图片反映了民族融合在哪两个方面的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3)第四幅图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表现 D.  结果

第二板块:文字解析来龙去脉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大融合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而其本身的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民族融合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融合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

(4)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快的因素是什么?该时期民族融合有什么特点?它对隋唐建立起了什么作用?

(5)民族融合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糸,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材料四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紫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

(2)材料二中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4)分析材料四中江南经济繁荣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发展与演变,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示意图,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

甲骨文﹣﹣金文﹣﹣大篆﹣﹣    ﹣﹣隶书﹣﹣    ﹣﹣草书、行书

(2)上述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东汉末年,书法演变成一种艺术。列举图3作者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

(4)书法艺术在东汉魏晋以来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假如小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他阅读

A. 《本草纲目》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著作《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A.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

B.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

C.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