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合作与对抗。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根据上图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为了改变这种格局,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空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日军占领沈阳
(2)依据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指出十年内战造成的危害。
材料三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独裁统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国共两党由合作再度走向分裂。
(4)依据材料四指出国共两党由合作再度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战的结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展了怎样的自救行动?
材料二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张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产生了何种新认识?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指什么?
材料三 1892年,(孙中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湖北军政府
(3)结合如图指出孙中山“医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四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了,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
(4)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一背景下,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产生了什么新认识?由此他们发起了怎样的革新运动?
(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茅盾---《雷雨》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聂耳---《黄河大合唱》 D.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 B.
C. D.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