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知识卡1:朝代...

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知识卡1:朝代更替示意图

知识卡2:重点知识梳理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的知识卡填写完整。分析该时期的时代特征。

A.        B.        C.        D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摘自司马迁《史记》(译文)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沈约《宋书》

(2)依据材料二,说出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摘编自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3)依据材料三,选取一个你支持的观点加以概括并说明支持理由。

材料四  我国半封闭型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华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多内聚、慎外迁、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近五千年来气候从暖湿走向干冷和气温总体下降的趋势,使南方少数民族更易于做出据守故土的选择,也给农耕经济区的汉族王朝南向扩张提供了条件,并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的生存之路,从而强化了他们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民族的迁徙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

——摘编自陈育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的核心内涵》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

①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内陆地理环境影响。

②受气候和气温影响,南北方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生存之路。

③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是民族的迁徙流动。

 

(1)A.魏B.陈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分裂割据、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2)由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生活贫瘠,发展到农业发展,物产丰富。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统治者政策的支持。 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理由:孝文帝改革中穿汉服、说汉话等措施有利于当时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理由:今天少数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 (4)①正确 ②错误 ③正确 【解析】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A对应的是三国中的魏国,B对应的是南朝中最后一个朝代陈朝,C对应的是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赤壁之战,D对应的是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淝水之战。该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时代特征是分裂割据、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2)依据材料二,江南地区由“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到“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见发生的变化是由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生活贫瘠,发展到农业发展,物产丰富。结合所学,可见这一变化实际上是指江南地区得到显著开发,其原因有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统治者政策的支持。 (3)依据材料三“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可见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如果选取观点一,理由是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当时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如果选取观点二,理由是今天少数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 (4)依据材料四“我国半封闭型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华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多内聚、慎外迁、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可见“①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内陆地理环境影响”说法正确。依据材料四“近五千年来气候从暖湿走向干冷和气温总体下降的趋势,使南方少数民族更易于做出据守故土的选择,也给农耕经济区的汉族王朝南向扩张提供了条件,并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的生存之路”,可见南方少数民族一般据守故土,而北方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的生存之路,因此“②受气候和气温影响,南北方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生存之路。”说法错误。依据材料四“民族的迁徙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可见“③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是民族的迁徙流动。”说法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寻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完成填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古罗马在汉代被称为        。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历史事件是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完成填空。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向东:到达朝鲜、日本。向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        A        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B        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        C        ”。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节选)

(3)依据材料三,列举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和输入的文明成果。

外传的文明成果有:        输入的文明成果有: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查看答案

改革·发展·统一

材料一  商鞅变法内容

(1)将材料一中的变法内容填入下表。(填写序号)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类别

变法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材料二  秦朝形势图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出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析长城的作用。

材料三 

——节选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目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两度回光返照”带来的问题。对比封建制说明郡县制具有的优势。

材料四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相关史事选摘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①创建制

②出现的治世局面:

③提出建议:“,”

 

 

(4)依据材料四,完成填空。说出三则相关史事内容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分析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盘庚迁殷——商朝衰落 B.私学兴起——诸侯争霸

C.刘秀改革——光武中兴 D.官渡之战——三国鼎立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蔡伦——“书圣”

C.顾恺之——《兰亭集序》 D.王羲之——“医圣”

 

查看答案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如图所示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钟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