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写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写成1800字的《上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18省在京参加完乙未科进士会试、等等发榜的举人响应,1200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18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会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三  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博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他去台儿庄之前,由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日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材料一中“拒和”具体指什么。材料二所述“拒绝和约签字”中的“和约”指的是哪个“和约”?

2)综合材料一、二,说说两次运动的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3)从以上三则材料所述史实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认识?

 

(1)“拒和”:拒不接受《马关条约》或拒不与日本议和。 “和约”:《凡尔赛和约》。 (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救国。(意思相近即可) (3)历史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逐步觉醒。(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联系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写成1800字的《上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18省在京参加完乙未科进士会试、等等发榜的举人响应,1200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18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会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公车上书。材料一中“拒和”是指拒绝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材料二“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材料二所述“拒绝和约签字”中的“和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 (2)综合材料一、二可知,两次运动的目的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救国,是中国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富强的道路。 (3)从以上三则材料所述史实中,能得到的历史认识是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民族危机加深,面临亡国灭种时,我们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永远学习;弱国没有外交,永远都是大国政治,强权政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革命中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政权和武装的重要性……“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  《中国共产党史》第一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

1)材料一是对哪次革命历程的总结?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到“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查看答案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他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申报》刊文称:“自权力之祸中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从内容看,这种论调最有可能抨击的是(   

A.洋务派拜洋人为师 B.维新派搞乱了朝政

C.民国初年移风易俗 D.五四无政府主义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