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在明朝时期的有 ①宋应...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在明朝时期的有

①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②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排除;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排除,故排除BCD项;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①符合题意;明朝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查看答案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为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此后美国提出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改策上的矛盾?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自强运动”起到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