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有“则”,本是“法则”“标准”之意。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讥讽他作过小偷的往事。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科举考试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县级考试(县试)录取,称为秀才。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后为举人。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高考试(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明王朝跟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高级官员。
明朝科举考试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事实上是严厉的禁止独立思考。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
——柏杨《中国人史纲》(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朱元璋从文句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人们称之为什么?
(2)据材料二,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几个阶段?
(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所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判断题: 据所学,判断有关明长城的叙述。
①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 )
②明长城总长万余里,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
③明长城由城墙、关隘、城台和烽火台等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
④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民族交往的纽带。( )
⑤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
连线题
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许多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据此,右边清代《龙舟盛会图》描绘的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这一表演艺术在明朝万历末期就日趋成熟,其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以上描述的是
A.昆曲 B.古典小说
C.京剧 D.琼剧
“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时代觉醒,比较全面地觉察到时代的脉搏,觉察到当时社会必然覆灭的命运和陈旧势力拖住新生力量的悲剧场面。”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红楼梦》的
A.作者阅历 B.内容结构 C.艺术特点 D.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