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下图一、图二

(2)请回答:李白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实施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划“正确”,不能得出的信息划“错误”。

①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

②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

③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

④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二是土地兼并严重;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材料四中的第一个问题?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谁的什么建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

(5)对秦朝到西汉疆域最大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台湾的经营和管理                B.标志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

C.管辖洛阳以及安息等地区                D.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班超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见下图)

(6)正确填写“A”“B”“C”三处国家的名称。哪一王朝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1)分封制 (2)统一全国(统一天下),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4)颁布“推恩令”;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5)B (6)魏,蜀,吴;西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等。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的诗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大意是说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可见李白所述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图二和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军事进攻,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故①②正确。秦国是以武力统一六国,并不是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秦国统一的关键之战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故③④错误。 (4)材料四中的第一个问题是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因此秦朝到西汉疆域的最大变化是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故B符合题意。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时期已经管辖洛阳,安息位于亚洲西部伊朗地区,秦朝到西汉都没有管辖安息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班超在东汉时期经营西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六图中“A”“B”“C”三处国家的名称分别是魏,蜀,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建立吴国。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下表)。

(1)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

材料二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关于“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的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来完成。

探究内容

探究成果

探究感悟

 

 

科技

成就

青铜

工艺

(1)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它展示了

    (朝代)高超的铸造水平。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古代优秀科技和传统文化曾领先于世界。

造纸

之术

(2)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     (朝代),后又经     (人物)的技术改进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文化成就

文字

演变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当时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思想

光辉

(4)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创立了     家学派,该学派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酷爱《兰亭集序》    B.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代表作

C. 《兰亭集序》作者被誉为“书圣”    D. 《兰亭集序》创作于唐朝

 

查看答案

如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取得这一成果的数学家是 (    )

A.刘徽 B.祖冲之

C.锺繇 D.顾恺之

 

查看答案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