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二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材料三  子曰:为政以德(实行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卫、环绕)之。道之以德(以道德来治理国家),齐之以礼(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有耻且格(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论语·为政》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材料中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孔子的思想核心。

 

(1)春秋末年。 努力不懈;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等。 (2)有教无类;广泛招收学生,不论贫富贵贱; 注重“因材施教” 不足:孔子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其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 (3)以德治政;核心是“仁”。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据“十有五而志于学”“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习音乐”“他去世的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的面前”概括可知,孔子努力不懈;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立志终身学习的治学态度。 (2)依据材料二“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可知,反映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他广泛招收学生,不论贫富贵贱,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据材料“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可知,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据材料“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可知,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的不足,认为学习耕田种菜没有出息,反映了其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3)依据材料三“子曰:为政以德(实行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卫、环绕)之”分析可知,孔子在政治上的治国理念是以德治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照军功赏赐爵位。普遍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不同的政教),何古之法(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遵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制定)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更改)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否定),而循礼(遵循旧礼)者不足多(不一定值得肯定)。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概括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

(2)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说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商鞅实行了变法,该变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1986年发行的纪念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银币。这主要缘于他

A. 设计并制造出了千里船

B. 写作了《水经注》

C. 创制出了《大明历》

D.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查看答案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修筑都江堰 B. 改进造纸术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制造地动仪

 

查看答案

周杰伦在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胡昭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钟繇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