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译:所以用法令治国,不过是制定出来,推行下去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责,墨渑不迁就弯曲。)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1)法家;以法治国 (2)道德品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政治主张:“仁政” (3)意义: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法家学派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加强了国家的权利和领导,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的信息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 (3)根据材料三“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出现,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江陵        B.赤壁

 

查看答案

(1)观察都江堰示意图,将下列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

A.飞沙堰

B.宝瓶口

(2)据图指出,都江堰有堤防等哪些功效?

 

查看答案

判断题:

阅读《战国七雄形势图》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1)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南边的是楚国。

2)战国七雄中,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3)战国七雄的都城都位于黄河流域一带。

4)战国期间,在长平、桂陵曾发生过战争。

5)战国时期,涌现出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查看答案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如图为其局部摹本)。前人形容他的笔势为

 

A.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B.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C.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查看答案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 东汉    B. 三国    C. 西晋    D. 东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